logo
登錄
註冊
施羅德:地緣政治緊張和金融脆弱性同現 或觸發最強勁黃金牛市
若有必要將黃金股納入長期的貴金屬投資配置中,該機構認爲現在正值合適時機。
7月10日,Schroders global發文表示,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金融脆弱性同時出現,共同推動着黃金需求持續增長,這可能觸發自1971年11月美國總統尼克遜(RichardNixon)關閉“黃金窗口”以來最強勁的牛市之一,從而終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。此外,儘管金價持續上升,但黃金股票的表現仍落後於金價,即使說黃金股有可能上升50%亦不誇張,因其估值仍屬便宜。若有必要將黃金股納入長期的貴金屬投資配置中,該機構認爲現在正值合適時機。 2023年至2024年期間,儘管西方投資者持續拋售黃金,但金價仍輕易突破歷史高位,目前金價已超逾每盎司2,300美元。東方國家的央行、投資者和家庭持續承接西方投資者所拋售的黃金,這趨勢不但由中國主導,中東和其他地區對黃金的需求亦大幅增加。 儘管金價持續上升,但黃金股票的表現仍落後於金價。原因是黃金價格主要受到東方投資者強勁買盤所推動,基本面強勁,但由於西方投資者對黃金持悲觀看法,以及某些黃金業龍頭企業營運表現欠佳,以致黃金股估值已接近過去4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 由年初至今,黃金平均價格爲每盎司2,200美元,在預期成本通脹將大幅放緩的情景下,2024年黃金業的利潤率和現金流將出現顯着改善。該機構相信,這些良好的財務表現和監管政策將會成爲金融市場亮點,利潤率增長及所產生的現金流將極爲強勁。該機構認爲,金融市場將難以忽視黃金業強勁的現金流及嚴格的財務監管,最終有望改善負面情緒。 即使說黃金股有可能上升50%亦不誇張,因其估值仍屬便宜。目前整個黃金股票市場的總市值約3,000億美元,但仍被投資者長期忽視,該機構認爲這情況將改變。若有必要將黃金股納入長期的貴金屬投資配置中,該機構認爲現在正值合適時機。 中美貿易競爭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,以及2022年烏克蘭危機後,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,促使各國央行大幅增持黃金作爲貨幣儲備,其黃金儲備量亦創下歷史新高。2023年,中國、新加坡、波蘭等地的央行成爲最大的黃金買家,但目前爲止,創記錄的購買量僅導致黃金儲備佔總儲備持倉的比例,由2021年底的12.9%升至2023年底的15.3%。 長遠來看,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反映了環球地緣政治和貨幣或財政動態的演變。2022年和2023年期間,各國央行買入逾1,000噸黃金,相當於環球需求的20%,並於2024年第一季度繼續以相同速度買入,這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。目前或正在崛起的大國關係趨向緊張,不僅導致主要的儲備貨幣面臨財政困難,發達經濟體亦面臨財政壓力和財政脆弱狀況,這些因素可能推動持續的黃金購買潮。 坦白而言,目前黃金市場的規模仍不夠大,若金價不大幅上升,市場根本無法承受持續的購買量,尤其是在其他環球投資者在大致相同時間買入的情況下。 中國投資者的需求持續增長。2022年和2023年期間,中國家庭在已創記錄的超額儲蓄基礎上,再積累數萬億美元的儲蓄。他們可能是涌入黃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之一。此外,中國長達30年的房地產牛市終結亦是造成投資者對黃金態度發生轉變的關鍵。該機構認爲,中國家庭對黃金的需求增強並非短期現象,而是一種持久趨勢。 此外,西方投資者一直在拋售黃金,但這並不能阻止黃金價格創新高,因此他們很可能在接下來幾個季度內,由賣家轉變爲買家,成爲另一個關鍵的黃金市場參與者。 過去西方投資者的買入(及賣出)行爲,往往會跟隨貨幣政策走向而轉變。2024年仍有可能出現週期性的寬鬆貨幣政策,以及未來可能出現財政政策主導的局面,屆時美國聯邦儲備局(美聯儲)可能需要出手干預,以維持國債市場的償付能力和流動性。在這種背景下,西方投資者將繼續視黃金爲一個重要的對衝工具,並用作對衝央行和主權違約風險。
首隻央企主題ETF產品在港上市 許正宇:希望引導更多國際資金投資央企上市公司
富達: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 亞太區投資者開始考慮將現金轉投股市